記者今天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由郭光燦院士領(lǐng)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李傳鋒博士研究組突破量子力學中“經(jīng)典”的不確定關(guān)系,并驗證了新形式的海森堡不確定原理。相關(guān)研究成果發(fā)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上。
經(jīng)典的海森堡不確定原理認為,在一個量子力學系統(tǒng)中,一個粒子的兩個力學量,不能被同時精確確定。但愛因斯坦等人1935年提出了“EPR佯謬”,對此進行質(zhì)疑,認為如果AB兩個粒子是孿生的,就可以同時確定粒子的位置和動量。
科學家們進而認為,利用量子糾纏,有可能同時確定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最近的理論研究則明確給出了這一問題的定量描述(數(shù)學公式),這就是新形式的海森堡不確定原理??通過量子糾纏,觀測者可以把被測粒子A的“量子信息”存儲在粒子B上,當它們的糾纏度最大時,兩個力學量可以同時被準確測量。
李傳鋒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實驗驗證了這一原理。他們利用非線性光學過程產(chǎn)生的孿生光子對,制備出一種特殊的糾纏態(tài)??貝爾對角態(tài),把其中一個光子作為被測光子,另一個光子作為存儲被測光子量子信息的輔助光子。通過將輔助光子存儲在自行研制的自旋回聲式的量子存儲器中(存儲時間可達1.2微秒),實現(xiàn)了對被測光子的兩個力學量的測量,并給出了兩個力學量測量結(jié)果不確定度的最小值。
由于不確定原理是量子力學中最基本的原理,該成果將有助于人們更深刻地理解量子力學的本質(zhì)特征;同時由于利用量子存儲技術(shù)增大了對量子保密通信竊聽的可能性,該成果對保證量子密碼的安全性也有著重要意義。
欄目導航
內(nèi)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