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網 http://m.guizone.com/
中國計量網——計量行業(yè)門戶網站
計量資訊速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研動態(tài)

清華發(fā)現單原子層超導體 超導技術獲重大突破

發(fā)布時間:2010-01-29 作者: 來源: 瀏覽:710

    日前,清華大學物理系薛其坤院士和陳曦、賈金鋒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物理所馬旭村研究組、清華大學物理系王亞愚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林海青教授以及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劉熒教授等合作,發(fā)現在生長于硅襯底上的單原子層金屬薄膜中存在超導現象。單個原子層是一個實際材料所能達到的極限厚度,因而該工作給出了“超導體到底可以有多薄”這一問題的明確答案。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2010年1月10日《自然?物理學》(Nature Physics)的在線版上。

  在降低溫度時某些材料會進入超導狀態(tài),人們稱這類材料為超導體。在超導狀態(tài)下,材料的直流電阻為零,并且其內部不允許磁力線穿過,即具有完全抗磁性。超導是自然界中的一個重要宏觀量子現象,自從荷蘭科學家Onnes于1911年發(fā)現超導現象的近一百年來,超導電性的研究和超導材料的探索一直是物理學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作為一種典型的相變現象,超導電性隨著材料維度的降低而逐漸受到抑制,比如薄膜的超導轉變溫度相比塊材有顯著下降。因而,超導體的極限厚度是一個長期令人關注但懸而未決的問題。

  薛其坤、陳曦和賈金鋒的研究團隊組建于2006年。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里,他們致力于超高真空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原子力顯微鏡和角分辨光電子能譜等實驗技術的發(fā)展,并將STM隧道譜的穩(wěn)定性和能量分辨率提高到同類儀器的國際領先水平。STM是一種能夠得到原子級分辨(“看到”原子)的實驗手段,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fā)明之一,為研究物理學、化學和材料科學中各種新奇量子現象提供了一個重要工具。STM的發(fā)明人Binnig博士和Rohrer博士因此獲得1986年的諾貝爾物理獎。Rohrer博士受薛其坤院士的邀請曾先后兩次來訪清華,并于2007年3月在“清華論壇”做過演講。清華物理系的研究人員利用自己發(fā)展的高能量分辨掃描隧道譜,在生長于硅單晶表面的鉛和銦的單原子層薄膜中觀察到了超導能隙和磁通渦旋的形成。這表明盡管這些薄膜只有一個原子層的厚度,它們仍然是超導體。這項工作對于拓展超導的研究范圍以及探索超導機理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說明清華物理系的研究人員在原子水平上控制材料的生長,以及高靈敏度實驗技術的發(fā)展等方面均進入國際先進水平之列。

分享到:
通知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公告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會員登陸
完善信息
找回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