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遙感實測,GPS定位 2億巨資測量長城準確長度 (2006-01-18)
發(fā)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
瀏覽:1108
國家測繪局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在2005年完成了珠峰測高科考活動后,今年準備測量明代萬里長城的精確長度和準確走向。中國長城學會副秘書長張驥透露,測量明長城長度之后,雙方還準備聯(lián)手將明長城原貌制作成三維立體圖像,放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供網(wǎng)民觀看。
尷尬
長城有多長至今不知道
我國歷史上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都修筑過長城,其中明長城是我國歷史上修筑的最后一道長城,也是修建規(guī)模最大、工程最堅固的長城。
張驥介紹,目前中國長城學會對外介紹明長城長度為大約6300公里,這是根據(jù)明代文獻資料的記載統(tǒng)計出的結果。新中國成立后,各地方政府也曾進行長城測繪,但是由于區(qū)域劃分不明確,比如某兩個相鄰的省市把一段長城都算做自己行政區(qū)域內,結果導致統(tǒng)計出長城長度為7000多公里,整整比明代文獻記載多出1000多公里。從那以后,再沒有進行過有組織的全國范圍的長城長度測量活動,所以后來人們還是以明代文獻記載為準。
憂患
長城保護形勢嚴峻
“目前風沙侵蝕、人為破壞等因素,有些長城段正處在消亡之中。如果再不進行保護工作,我們將眼看著長城在我們這一代手中消失?!?
張驥說:“河北秦皇島境內的長城,從山海關老龍頭起至青龍縣小馬坪杏樹嶺止,是整個明長城中軍事防御設施最完善、建筑等級最高的地段。秦皇島境內的長城整體建筑依山就勢、跨河入海、跌宕起伏,似巨龍盤旋,氣勢宏大,是長城建筑藝術中的精華。但是由于缺乏保護經費和保護隊伍,加之自然衰毀和人為破壞等原因,目前這段長城只有三分之一得到修復或保存完好,三分之一殘缺不全,三分之一已不復存在?!?
測繪
飛機遙感實測長城
這次測量需要通過航空遙感、國家地理信息系統(tǒng)、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收集到長城的詳細數(shù)據(jù),最終得出長城的準確長度。
張驥說,首先在飛機上裝機載遙感器,沿著長城的走向,對地面物體進行拍照,把長城全部拍攝成遙感照片。由于有部分長城已經損毀,照片上無法表現(xiàn),研發(fā)人員就分析疑似長城遺址的土壤,鑒定該地點土質年代,判斷是否有人工操作的痕跡,來確定長城的位置。人工挖掘過的土層,如長城的基礎在遙感器拍攝的紅外照片中會顯示比較淺的顏色。
準確還原長城全貌
根據(jù)文獻資料和考古,專家已經得出了長城的大致走向,一旦拍攝到了長城圖片,研發(fā)人員便可將經過處理的數(shù)碼長城,放到電子地圖上,并結合長城的經緯度和走向,重現(xiàn)長城在山川河流間飛舞的雄姿。“這就需要國家地理信息系統(tǒng),航空拍攝到的長城與國家地理信息系統(tǒng)結合,才能準確還原長城全貌。”張驥介紹說。
GPS定位地理坐標
最后一個技術就是GPS的應用,GPS可以很清楚地定位出長城的地理坐標和海拔高度。三大高科技的結合使用,還可以記錄下這一點長城沿線的環(huán)境、土地、經濟、礦產資源。對今后長城及周邊的開發(fā)有很大幫助?!拔覀冊浻媱澾^的長城保護里程碑活動也可以借此機會實施?!睋?jù)張驥介紹,長城保護里程碑活動是想把長城劃分成若干段,請社會熱心人士出資認領保護。請人認領前,需要讓人了解到這段長城的現(xiàn)狀和價值,如果可以制成“網(wǎng)上長城”,這個計劃就有實施的可能了。
資金
航拍將耗資2億元
張驥同時也表示,整套系統(tǒng)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就航空遙感技術來說,由于它要在長城兩側不斷飛行,光這一技術預估的成本在2億元人民幣。目前這套策劃方案已經通過,籌集到資金就會在明長城上實施。整個測量活動將耗時半年左右?!爸劣谇亻L城,由于年代久遠,破壞嚴重,我們首先考慮的是要確定它在哪里,還剩多少。”
展示
互聯(lián)網(wǎng)上再現(xiàn)萬里長城雄姿
張驥介紹說,當國家測繪局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員找到他們表示希望可以聯(lián)手測量長城長度時,大家都感到非常興奮,多年來的愿望終于可以借助國家測繪局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專業(yè)、精良的測繪隊伍得以實現(xiàn)。
測繪完成后,中國長城學會和國家測繪局還將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用三維圖像再現(xiàn)長城的原貌。打開網(wǎng)站,一個不停旋轉的地球展現(xiàn)在宇宙中,選定萬里長城的位置,點擊鼠標,地球便逐漸靠近,慢慢的,一條白線出現(xiàn)在中國版圖的北部,橫穿整個中國疆界,再近一點,才看到原來這就是萬里長城。
你可以把視角調整到游客的角度,用上一兩天的時間,把長城從山海關到嘉峪關“走”一遍,同時了解到與長城相關的歷史、人文故事,也可以看到兩邊的礦產資源和經濟狀況。目前,國家測繪局基礎地理信息中心聯(lián)合中國長城學會,將把這一“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
記者了解到,就測量一事的可行性,已經開過兩次專家論證會,原國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長及多位長城研究專家表示應該先做一小段模型來看看效果。國家測繪局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經做好了一段長城的演示資料,但是還十分不成熟,還要等到給專家進行演示后,再進行修改。他也沒有向記者透露具體是哪一段長城。
■相關新聞
中國首次繪制秦長城走向圖
秦始皇萬里長城的具體位置、分布、走向、通訊設施、工程實施情況……這些困擾長城學家和考古學家的謎底將被一一揭曉。中國長城學會近日透露,我國將于今年4月首次對秦始皇萬里長城的全線進行實地考證勘察。本次考察后將繪制出完整的秦始皇萬里長城走向圖,同時走向圖還將被繪制在中國版圖上。
此次考察從秦始皇萬里長城最西端甘肅省岷縣(史稱臨洮)開始,經寧夏、內蒙古、陜西、河北、遼寧6省份,18個市、46個縣,最后抵秦長城最東端(史稱遼東)。此舉將填補長城學研究中的一項空白,把秦漢史進行有機的銜接,并有助于秦史漢史的拓展研究。
據(jù)中國長城學會副秘書長張驥介紹,秦始皇長城是秦始皇在統(tǒng)一了六國后,在秦、趙、燕諸國長城的基礎上,加以連接,筑起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長城,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萬里長城。但由于風吹雨打、人為破壞等原因,秦始皇萬里長城已經基本上被湮沒了。目前,秦始皇萬里長城的具體位置,只能根據(jù)史料記載推斷出其大致的方位、分布與走向,而它真正存在的狀況,卻是長城學、歷史學、考古學界有待解決的問題。